本帖最后由 风花雪月 于 2016-7-29 11:48 编辑 <br /><br /> 秦晋大地走一趟
暑假中,到太原、延安、壶口及石家庄走了一趟,当时边走边写下了这么一篇日记体的游记。
8月7日 星期四 多云有阵雨 下午4点38分,K906次火车准时开出,我开始这次秦晋冀之旅的行程。儿子在太原工作,我的首站自然就是太原。芜湖火车站太陈旧了,设施早就落后于时代,候车室没有空调,候车的乘客夏天一身湿,冬天喝西北风。好在新的火车站已在建设之中。每次外出,我都喜欢坐在车上看风景,一路前行一路风景,“风景在路上”嘛。 七点半天黑,火车停靠南京车站,上来的乘客很多,本来空空的车厢一下子连过道里都站了人。中国就是人多,哪儿都一样,不论什么时候,走进医院医院里到处是人,来到景区景区到处是人,现在火车上又都是人,人满为患的祖国啊! 出芜湖,铁路边上的电线杆上都挂着“高压线下禁止垂钓”的小牌子,我觉得这告示起不到好的警示作用,禁止什么干嘛禁止不明晰,改为直截了当的“高压线下垂钓危险”要好得多。出外走走有收获。 坐车就是等待,我就着手机发发短信、发发微博、也断断续续地记下这次旅行的点滴思绪,网络时代等待不再是寂寞,何况乘车还有一路风景陪伴着。7点44分,往日这时我正跑步在晚锻炼的路上,火车从南京站驶出,接下来就是经过安徽滁州蚌埠宿州,江苏徐州,河南商丘和山东菏泽,在列车上度过漫长的一夜,天亮时到达《水浒传》里的那个阳谷县的阳谷车站。
8月8日 星期五 多云转阴 今天的天气由山东经河北到山西太原,不知家里是什么天气? 一路走来,火车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上行驶,几乎没有一座山,过石家庄后渐渐进入黄土高原,窗外都是高高低低的山,火车时而上高架时而进隧道,隧道不仅多而且长,不太高的山被一劈为二或掏空山体,山上没有高大的乔木,都是矮矮的灌木和杂草,常见黄土裸露着,隔着车玻璃往外看,昏黄的阳光下绿色似乎变得惨淡,见不到一点水面,远远近近的绿色没有了江南的浓郁。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,简称并(bīng),别称并州,古称晋阳,也称“龙城”,九朝古都。中国22个特大城市之一,大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城市,山西的政治,经济,文化中心。地处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,连接南北的双向支撑作用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,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,“控带山河,踞天下之肩背”,“襟四塞之要冲,控五原之都邑”的历史古城。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,三面环山,自古就有“锦绣太原城”的美誉。 刚到太原,觉得这儿的街景不是很好,一是街上卫生不够好,二是人车比较乱,可能是火车站附近正在改建和扩建的缘故。儿子说北方都这样,沈阳也是,其实北京也是。但在街上跑了一下午,熟悉了这里的环境,对它的印象有所改变,城市也开始变得亲切起来。 午后天上没有阳光也没有云彩,一片灰蒙蒙的,可能是黄土高原的风沙多的缘故吧。儿子把我送到山西博物院,他自己去了工作的医院。我已到过国内不少大小博物院和博物馆,感觉馆藏内容大同小异,陈列的文物资料也就那么回事,看看可以,大致了解,认真研究没有必要,用时上网一查清清楚楚,在这儿我就走马观花地在几个展厅转了一圈。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,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,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,最早熟悉它是因为电影《汾水长流》中的歌曲《汾河流水哗啦啦》。汾河穿太原而过,将市区一分为二,山西博物院在汾河西岸,去博物院时我们从迎泽大桥上过汾河并欣赏它。从博物院出来后在汾河岸边美丽的河滨公园走了很长的一段路。太原不是旅游城市,名胜应当不多,较出名的晋祠在市郊,从儿子拍的照片上基本见到了晋祠的面貌,那么远又不是我感兴趣的地方我就不去了。儿子说迎泽大街上的迎泽公园是太原最大的公园,经过那儿,拍了气派的门楼并留影。 本打算进公园看看,儿子正好打来手机告诉我他已下班,在这儿汇合后他带我到柳街上逛。太原柳街是太原较繁华的一条街道,因街上的行道树是清一色的柳树而得名,我们那不登大雅之堂的柳树在北方的城市里随处可见,就连首都北京都有整条整条的大街上的行道树都是它。黄昏时分街的两旁除了行人就是摆摊设点的,这儿的小摊有一个特点:摊主将面包车的后备箱门打开撑起里面的座椅就是一个摊位。儿子在太原待了快一年,基本上熟悉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。在柳巷七转八转,来到太原市政府广场,隔街望着古老的很有皇家气派的红墙绿瓦的高大门楼和深深庭院(与北京紫禁城的红墙黄瓦有区别),我猜测这儿除了杜善学,是否还有别的省部级大贪官呢? 河北进入山西的黄土高原地貌
太原火车站
山西省博物院
太原市区汾河上的大桥,汾河的治理很不错,中间一道混凝土堤坝隔开,一边是通畅的河流,一边是原生态的浅水区,两岸是供人们休闲的滨河公园。
38923﹖﹖ |